今天主要整理一下现金流量附表中每一个项目的取数逻辑。
1、净利润#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与利润表的净利润数据一致。
2、资产减值准备#
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与利润表中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一致。
3、信用减值准备#
与利润表的信用减值损失的金额一致。
4、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
与账上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的发生额一致。
5、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6、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7、财务费用#
分析填列,填列不属于经营活动的部分。反映的是投资、筹资过程中发生的财务费用;一般情况下,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手续费支出、经营票据贴现,我们认为是经营活动,除此外,基本为非经营活动。
8、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与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金额一致。
9、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期初存货价值-期末存货价值-本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或者=期初存货账面原值-期末存货账面原值+期末存货跌价准备-期初存货跌价准备–本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0、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流动资产(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1、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职工薪酬(期末数-期初数)+专项应付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费(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付款(期末数-期初数)+其他流动负债(期末数-期初数)+递延收益(期末数-期初数)+预计负债(期末数-期初数)
1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
13、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