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三)之长投权益抵消

有些小伙伴反馈《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二)之长投权益抵消》案例有些地方还是比较模糊,小编将上篇推送文章又进行了更加细致的修改,放到今日文章推送的第二篇,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阅。

在上篇文章《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二)长投权益抵消》的末尾,我们了解到,不管用成本法直接抵消还是转权益法调整后再抵消,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未分配的部分最终都无法抵消,既然这样,我们可否利用成本法直接抵消,而不必先转为权益法再进行抵消这种多此一举的方式进行呢?今天我们将继续讨论长投权益的抵消原理。

一、长投权益抵消究竟抵消的是什么?#

在上篇文章中,小伙伴们已经知道了,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是投资方账上核算的被投资方净资产的份额,在合并层面看来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都是虚的,为反应资产的真实性,所以我们要将二者进行抵消,即资产余额的抵消。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这个只是长投权益抵消分录其中之一,还涉及损益的抵消,这又该如何理解呢?长投权益的抵消共包括两个部分,小编将其分为“余额的抵消”和“发生额的抵消”。

“余额的抵消”就是指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抵消,是为了在合并层面还原资产的真实性才做的抵消。

“发生额的抵消”就是指损益的抵消,即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的利润分配项目的抵消,目的在于在合并层面还原利润的真实性才做的抵消。

口说无凭,下面我们还是用上篇文章中的例子说明下。

举个栗子:假设A公司与B公司是母子关系,A公司系B公司的母公司,B公司系A公司当期出资100万元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即100%控股)。A、B公司在合并当天至当期期末子公司发生净利润2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2万元,子公司宣告分配10万股利,剩余未分配利润8万元,不考虑其他经济业务。

1、母公司成本法账务处理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0

贷:银行存款 100(合并日当天)

借:应收股利 10

贷:投资收益 10

2、子公司账务处理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

贷:实收资本 100(合并日当天)

借:损益类科目 20(子公司内部结转平)

贷:未分配利润-年末20(实现净利润)

借:未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 2

        -应付普通股股利     10

贷:盈余公积 2

应付股利 10

3、将母子公司分录直接合并后#

①借:长期股权投资 100

贷:实收资本 100(合并日当天)

②借:应收股利 10

贷:应付股利 10(子公司分配净利润)

③贷:投资收益 10(母公司收到股利分配)

④贷:盈余公积 2

⑤贷:未分配利润-年末 8(实现净利润未分配部分)

站在集团角度,针对直接合并的第①笔(权益抵消)和第②笔分录(往来抵消),我们直接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属于资产余额的抵消,此处不再赘述,详情可查看合并抵消系列(二)权益的抵消文章;针对第③-⑤笔就是这篇文章讲的损益的抵消了,做相反分录如下:

借:实收资本 100

盈余公积 2

投资收益 10

年初未分配利润 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00

提取盈余公积 2

应付普通股股利  10

此时,这笔合并抵消已经平了。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说明下:

(1)有些小伙伴可能发现第⑤笔分录没有涉及在合并抵消中,其实这就是我们上篇文章中讲到的合并抵消的实质:最终不管用成本法直接抵消还是转权益法调整后再抵消,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未分配的部分最终都无法抵消。#

(2)提取盈余公积和应付普通股股利是如何出现的呢?这两个科目其实是子公司未分配利润的二级科目,分别等于本期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和子公司本期分配的利润。这两个报销项目的出现其实是将盈余公积替换为“未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体现,将投资收益替换为“未分配利润-应付普通股股利”体现。#

这样合并抵消后所剩的分录还有啥呢?我们发现剩下的其实就是:

贷:未分配利润-年末 8

提取盈余公积 2

应付普通股股利  10

那么站在合并层面集团角度,这是真实的吗?我们知道在集团层面,其实母公司长投和子公司净资产份额在合并日都是虚的,在集团角度只不过把资产挪动了下位置,无增亦无减;但是对于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在集团看来确实是新增加的资产,所以这三笔分录在合并报表层面都是真实合理的。

再进一步,我们将上篇文章中转为权益法再抵消的综合分录拿过来对比下:

借:实收资本 100

盈余公积 2

投资收益 1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00

应付普通股股利   10

提取盈余公积 2

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和成本法直接合并抵消殊途同归,一摸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