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减值损失是张可有可无的底稿,**闲的蛋疼的才会打开这张底稿检查(诶,玩的就是心跳),**实习生拿着 TB(调整系统)抄个数就行
如何计提坏账,以往的做法是先拎出单项
何谓单项:如债务人(客户)在以前年度已经出现了违约、败诉、失信等行为,再如债务人( 客户) 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还如已经在与债务人( 客户) 诉讼和争议 ing。。。
事已至此,拎到单项,已然做好最坏的打算,这钱多半是要打水漂,一般全额计提坏账
剩下的开始组合,开始按照先进先出的逻辑划分账龄,粗糙一点按年度划分,细节一点还单划一个信用期内
然后开始拍脑袋:1 年以内 5%,1-2 年 10%,2-3 年 20%,3-4 年 50%,4-5 年 80%,5 年以上 100%(不会拍脑袋怎么办,上巨潮资讯抄数字呀,灵活选择,可以就同行业抄出丰富多彩的答案)
不同行业有不同行业的拍法,故而某些大型上市公司还按客户所属行业(某些蛋疼派张口就是还要考虑公司规模、信用评级等多种因素)划分成组合 1,组合 2,组合 3。。。
客户鱼龙混杂,涉及的奇奇怪怪行业太多了咋办,按自身的业务和产品划分为组合 1,组合 2,组合 3。。。
能不能不拍脑袋,用数学说话,这不新金融工具准则来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ECL, Expected Credit Loss 的简写)来了:A获取N个年末账龄,B计算账款迁徙率,C计算历史损失率,D 考虑前瞻性信息
一顿计算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缘何:算出来的预期信用损失率往往比我拍脑袋拍出来的还小
那本着不能高估资产的原则,取大不取小,又回到最初的起点,账龄说话。这般做法,监管机构往往能接受,肉食者更关注的是坏账是否计提充足,税务机关无所谓接受不 接受,随你咋计都得纳税调增
陈版:新准则下的信用损失计提比例不能低于原准则下基于已发生损失模型确定的各账龄段计提比例
皇军没来,你欺负我,皇军来了,你还欺负我。皇军不白来了吗?
不白来,一项项展开唠唠。
先说迁徙,这是个很朴素的东西,就是搬动转移,就是从农村到城市,放在往来这里,就是账龄变化,就是我现在借你 50(一年以内),今年你赖皮不还我,于是乎这债权从一年以内变化为(迁徙到)1-2 年。。。
迁徙率则更为朴素,全迁徙就是 100%,你有良心今年还了我 25,那迁徙率就是 50%
**能不能专业点:**当年迁徙率为上年末该账龄余额至下年末仍未收回的金额占上年末该账龄余额的比重
所谓获取 N 个年末账龄,N=1 的话就不存在迁徙一说,N 太小的话没啥代表性,N太大万一企业回款能力出众,最长的账龄就在2-3 年,计算出来的迁徙率不成鸭蛋了某人说,这出戏是浪费人力的大忽悠。。。实务中一般先让 N=4 试试水
算出迁徙率之后,先平均,再用各账龄区间的平均迁徙率相乘得到相应历史损失率
(此处必须放图)
其实就是个中学生水准 excel 问题,随手都能写一个只用粘贴往来期初余额+发生额,然 后 自 动 划 分 账 龄 , 进 而 计 算 迁 徙 率 , 顺 带 出 历 史 损 失 率 的 模 板
按理来说最后一步是充满水准的:历史损失率(1+前瞻性系数)=预期信用损失率*,
毕竟得运用回归方程,得考虑利率、国内生产总值等因素。。。似乎将括号里整体理解为前瞻性系数更佳,无伤大雅,不影响干活
当然,不少大佬连最后一步也写进了模板
但实务从来不会让你失望,没有大佬带也没有关系,拎个科创板已过会案例道通科技出来瞅一瞅,人家前瞻性系数5%,抄就完事,6+9 的故事总听过吧,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
玩法是多元的,如国科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写道前瞻性系数是10%
与其究这种细节,不如多做几个行业的收入成本,不如多练练各种情形的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