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更新长期资产审计思路和审计程序,还剩开发支出和研发费用。先科普下会计知识,无形资产能资本化的,在资产负债表日可以有余额,列报在资产负债表:开发支出;无形资产不能资本化的,在资产负债表日无余额,列报在利润表:研发费用。
第一步#
取数,看账,要报表,催资料,帐表数据核对一致。
第二步,获取或编制明细表。#
任何一个科目,明细表包含的要素可谓是天差地别。其实,无形资产研发这块的思路与在建工程是相似的,都是一个个的项目。 之前讲过:合格的在建工程台账
(或明细表)应当包含哪些信息呢:功能、开工时点、预算、工程投入占预算比例、工程进度、预计完工时点、利息资本化累计金额、本期利息资本化金额、利息资本化率及资金来源。
研发很类似,我们需要了解各个项目功能用途、立项时间预算、预计时间、人员组成、研发成功时点、资本化时点标志和验收时点标志,截止资产负债表日尚未验收的项目的实际进展进度等 等。 上述一堆杂七杂八的,关键与难点是什么,自然是资本化时点。
在实务操作中,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开发支出资本化开始时点的确定,都涉及高度主观、复杂的专业判断,且与企业所属行业的特性密切相关。 至于其他要素,则和在建工程类似,拿到立项批准资料、预算文件、可行性研报告、测试验收报告等等。
第三步,万恶的减值测试,实务中的老大难#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第 129 页表述,“对于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由于其价值通常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也应当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因此,对于尚未完成研发活动的资本化开发支出,应当和商誉、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一样,无论是否出现减值迹象,均在每年定期进行减值测试。
第四步,分析 YYDS。#
分析无非就那几种,一是年度总额波动分析,二是拆成明细再进行年度波动分析,三是同行业比较分析,四是研发占比の报表结构分析,如研发费用/主营业务收入。期间费用分析这块思路都差不多,可参考管理费。
当然,实务中必须得结合行业,结合公司发展阶段和商业模式,较为复杂。
第五步,核查研发费用归集的准确性,构成无非是料工费三大块。#
一是料(材料投入):#
若各期材料投入占比较大,
a 需检查材料投入的实际领用、具体用途并分析其合理性。
b 检查是否存在生产领用计入研发费用的情况。
二是工(人工薪酬):#
a 获取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薪酬中核算的人员名单、部门及职位,检查核算口径是否一致。
b 了解研发人员的界定标准,报告期内存在员工既从事研发活动又从事生产技术活动的,了解并检查相关人员薪酬在研发投入和非研发投入之间的划分标准、依据,分析其合理性及归集准确性。
c 若报告期内被审计单位研发人员平均薪酬波动较大,或明显偏低的,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比较分析其合理性。
三是费(折旧、摊销及租赁费):#
a 了解并检查折旧摊销和租赁费在研发投入和非研发投入之间的划分标准、依据,检查其合理性及准确性。
b 检查报告期内是否存在机器设备和厂房既用于研发活动又用于生产技术活动的情形。
这块主要涉及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涉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如下指标规定: 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 5 千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 5%;
2.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 5 千万元至 2 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 4%;
3.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 2 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 3%。 二是涉及科创板首发上市,指标如下图所示:
第六步,核查合作研发,这是个大Boss。#
首先需要了解并检查项目合作背景、合作内容、合作时间、合作方基本情况、相关资质、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知识产权的归属、收入成本费用的分摊约定等,检查被审计单位账务处理的准确性。 其次,结合背景调查,检查合作方是否为关联方,若存在关联关系,需重点检查合作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交易公允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