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IPO收入审计的外部视角

长久以来,资本市场上频发的舞弊案件多为记者实地考察后揭开,这让签字注册会计师处于了一种尴尬的境地,甚至进一步导致了行业的声誉危机。

然而并非记者采用了高科技或者先进的调查手段,记者的手段无非也就是实

地走访、暗访、调阅公开资料等等,这些手段会计师也都能做,但是会计师在选择程序的时候,往往落入了“两块手表”的陷阱。

手表定律:拥有一块手表的人能够确定时间,而两块(时间不一致的)手表

反而并不能够确定准确的时间。

审计证据证明力

为什么注册会计师在选择核查方法上,往往没能达到记者们核查的效果呢。这背后也潜含了理论因素的影响的。

审计准则 1301 号审计证据中,关于第三条证明力的段落中做出了如下的表述 :

(一)从被审计单位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三)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这两段分别描述了审计证据的独立性和相关性,独立性越高,证明力越高;

相关性越强,证明力越强。

但是当他们出现交叉配对的时候,该如何抉择呢?

审计师必须要在外部走访等程序和内部核查(如核对收入、出库单)等程序中做出权衡。

走访等获取到的环境证据等属于外部证据,其相关性低于内部直接获取的证据(如企业提供的合同、发票等),但是其独立性高于内部证据。

因此会出现外部证据(高独立性弱相关性) VS 内部证据(低独立性高相关性)的交叉配对。

此时,考虑到成本效益等因素影响,最终的情况很可能是低独立性*高相关

性的内部证据组合胜出。

从防范舞弊风险的角度,这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情况。独立性在应对舞弊风险方面,有着特别的意义,高独立性通常意味着防范舞弊风险的能力较强。

记者的渠道通常没有内部证据可供选择,只有从外部证据入手,因此在反舞弊调查方面,记者调查的表现通常要高于会计师(这里不考虑审计制度、时间因素等其他影响,仅讨论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证明力之间的差异)。

当然对于事务所而言,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建议在舞弊风险评估为高的情况下,选择证据时应当高度向外部证据倾斜,降低对于内部证据的依赖,避免陷入企业舞弊的困境。

在准则方面,也建议 1301 号准则完善关于证据的证明力的有关描述:在舞

弊风险评估为高的情况下,通常应当优先考虑外部证据(其他准则中有类似含义的描述,但是从证明力的条款出发,建议放在 1301 号中比较好)。

关于企业的外部效应

审计师通常的一大局限,在于过于聚焦于企业内部的合理性,数据、单据的

流转,而忽视了企业的外部效应。 所以一叶障目,被一些表象所迷惑。

上课时老师给的一个案例给我感触颇深。

老师给的案例简单描绘来是:计划对要开的咖啡店选址,A 点处于大学城,周边除了大学生基本没其他客流,B 点位于繁华闹市区,但也有同行筹划在附近开店,C 点位于新兴居民区,规划为文化特色街区。

同学们纷纷选择了 B 或者 C,有几位做投资行业的同学选择了 A。最后的答案是,A 盈利,B 保本,C 亏损。

或许这是投资的视角,但是投资的视角也能为我审计所用,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放在市场当中去衡量,脱离了市场的审计,不过是

一种静态的审计,必须得放在市场当中让他动起来,无论是审计证据、证明力,也都鲜活了起来。这时候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行业与市场

企业位于什么行业?这个行业发展怎么样?这个问题可能很多审计师在风险评 估 时 都 会 去 看 , 但 是 可 能 都 没 有 深 入 的 考 虑 过 。

最近谈到 IPO 被否的原因的时,都谈到因为持续盈利的影响比较大。导致持

续盈利能力疑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技术、行业更迭、市场竞争等等,但是

行业和市场无疑是最基本面的因素。

比如被否的西藏国策环保,公告中提到“发行人报告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 1,281.89 万元、1,368.37 万元、1,786.63 万元。”潜台词对持续盈利提出了疑虑,打开招股书会发现,公司虽然所处于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是个新兴行业,但是具体到业务上来,无论是“与委托方(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政府相关部门)签订的环保托管运营”,还是“环保设施建设施工项目”,或者“环境影响评价”,都有着很强的地域性色彩。

换言之,这几个业务的市场化程度并不高,进入外地市场的市场可能需要厘清当地环保局、市政规划、人文水土方面的关系和情况,外地市场的开拓相

对比较艰难。行业特点最终体现在公司收入上,就是收入集中于西藏一地,

外地业务开展举步维艰。

而相应的,西藏市场的容量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天花板,申报期内的三年增长相对缓慢。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更容易得出持续盈利能力的疑虑。尽管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并不是企业的锅,但是上市终归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我在做新三板业务时,曾经问过一位券商:是否真的很看好这个公司。

券商回答:其实看好的并不是这个公司,而是看好这个行业。采取广撒网的

战略,如果真的有一家将来能够发展起来,那投资也就不亏了。这固然是从投资的角度去阐述,但是我想,重视行业这一点,对于审计也是有参考借鉴的意义。

下游市场

有一段时间里,我有很多软件公司的客户,其实我对软件技术这些是不太懂的,怎么样来防止被骗,来控制舞弊风险呢?

其中一个参考就是看他的客户是什么样的。如果客户的客户都是大公司,一

方面我们借助了大公司的供应商管理机制,识别出我们的客户很优秀,另外

一方面从大公司获取到的审计证据,通常也没有配合舞弊的可能(基于议价

能力强弱的合理假设)。

这也是我们的一位合伙人常对我们说起的,如果我们的客户都服务于那些知名的大企业,那说明这个客户做的还不错。哪怕他只做一个很小的螺丝钉,那也是同类企业里做螺丝钉做的不错的。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居,大概就是这样的道理。为什么会计师或者其他招

投标时候都喜欢说我做过某某案例,其实也都是这个道理。

*客户的客户都优秀,那客户也通常很优秀

*客户粘性越高,老客户越多,企业越优秀

*投标获取客户的企业,通常比靠关系获取客户的企业更优秀竞争力

如果说行业和市场是基本面,影响了企业的未来,那竞争力就是企业之间真

刀真抢的搏杀,决定了现在。做项目时候我通常都会去问企业,你的核心竞

争力在哪里,客户为什么愿意购买你的商品,而不是竞争对手的商品。

一个企业存活和发展,始终有他生存之道。无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总归会有配套的财务报表逻辑体现出来,有的可能有渠道优势、有的可能质

量优势、有的有资金优势,每一种优势都对应着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不

同的姿态,注重渠道的,可能销售费用会比较高;注重质量的,可能质控费用或者研发费用会比较高;有资金优势的,通常会有办法拿到较低利率的资金

先深入的了解客户之后,再去做有针对性的审计,更容易结合业务模式的特征发现疑点。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审计就是给企业去做诊断。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

企业的脉。摸到企业的脉,再去一而十,十而百的推及,就不再是一叶障目,而是一叶知秋。

前面咖啡店的案例,为何 A 店会盈利,B 店保本,这其实也是竞争关系使然, A 点相对宽松的竞争环境决定了他能够盈利。如果 B 点做的是大品牌的加盟,可能会有品牌的竞争优势,如果只是小品牌的话,应对激烈竞争时可能就会 比较吃力了。

目录:
Categories
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