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名字,但处理思路别无二致,某些实力稍欠的所可能缺乏及时更新新准则底稿模板的能力,正经所好几年前便已颁布统一新模板
还是先聊会计处理,合同资产: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
合同资产相较应收账款区别有二:一是应收账款无附加条件; 合同资产有附加条件
(履约义务);二是应收账款面临的风险——信用风险;合同资产面临的风险——信用风险+履约风险。
以上 CPA 教辅资料烂大街的话,不看也罢。。。得讲审计实务,主要是四种情形: 施工企业未结算工程施工项目、金融资产模式的 PPP 项目、未到期质量保证金(这是最普遍的情形,前两种业务不易接触)、捆绑销售分次交付商品(这得很强势的企业,不然哪个冤大头跟你这样采购)
以质保金为例,一年以下的质保金列报在合同资产,一年以上的质保金列报在其他非流动资产。。。有点抽象,上实务,销售合同原文如下:
A 合同签署后 5 个工作日内,甲方应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额的 30%作为预付款
B 出厂验收测试(Factory Acceptance Testing,以下简称 FAT 验收)合格后 3 个工
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额的 65%作为提货款。乙方收到上述全额货款(含预
付款、提货款,即合同总额的 95% )后 3 日内发货
C 合同总额的 5%作为质保金,在质保期满后一周内,甲方一次性付清
D 合同总额人民币伍万元整,其中不含税金额:44247.79 元,税金: 5752.21 元。签合同五个工作日后,甲方遵守合同约定付款,乙方无非新旧两种会计处理
旧会计处理(红色为启用单边账务处理的企业)
借:银行存款=50000* 0.3=15000&借:银行存款 15000
贷:预收账款=50000* 0.3=15000&贷:应收账款 15000
新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50000* 0.3=15000
贷:合同负债=50000* 0.3÷(1+13%)=13274.34
贷: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50000* 0.3÷(1+13%)* 0.13=1725.66
合同负债: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不似合同资产那般凤毛麟角,在销售的世界里(在收入准则里),都得用合同负债,按这个等式理解即可:合同负债=不含可抵扣增值税的预收账款
待转销项税额同合同资产得区分流动性:一年以下的待转销项税额列报在其他流动负债,一年以上的待转销项税额列报在其他非流动负债
通过 FAT 验收(理解成收入确认依据)当天
旧会计处理(红色为启用单边账务处理的企业)
借:应收账款=50000-15000=35000&借:应收账款 50000借:预收账款=15000(抄数)
贷:主营业务收入=44247.79(抄数)&贷:主营业务收入 44247.79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752.21(抄数)&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752.21
新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50000-15000-2500=32500
借:合同资产=50000* 5%=2500借:合同负债=13274.34(抄数)
借: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1725.66(抄数)贷:主营业务收入=44247.79(抄数)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752.21
开哪张底稿,私以为企业如何核算,审计师就如何开底稿,如若企业采用旧会计处理,于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底稿写上重分类数即可
合同资产重分类数怎么来:通过 FAT 验收当天,乙企业应收账款——甲 35000,万一三个工作日后,甲这个老六不付钱,35000 的余额一直挂在账上。。。
一笔交易产生的质保金好拆,如若是数笔交易堆成的期末余额,就很考验企业的内控,
要么应收账款增设质保金大类,要么有清晰透彻的销售合同台账及时记录。。。
审计师一笔笔翻合同:丙质保金比例 8%,丁质保金比例 10%。。。**不太现实,容易飞机:**XXX 应收账款所含质保金远小于 SAD,不予重分类列报
实务中还有一个饱受争议的问题:合同资产如何计提减值。。。无脑的做法自然是参照应收账款,但合同资产相较应收账款区别有二
此外,合同资产不属于金融资产,其减值不是借记信用减值损失,而是借记资产减值损失
接着说合同,如若质保期已满后一周(三年之期已到),甲企业这个老六不将5%质保金及时付给乙
乙应当进行如下会计处理:乙的履约义务就是质保,质保期满后,2500块成了无条件的收款权利
借:应收账款=2500(抄数)
贷:合同资产=2500(抄数)
如若三年质保期内,乙企业瞅着甲经营不太顺,计提减值 80%借:资产减值损失=2500* 80%=2000
贷:合同资产减值准备=2500* 80%=2000
现如今 2500 块成了无条件的收款权利,减值要不要跟着转,准则没说+这 2500 块是重新**(从零开始)计算账龄,还是从通过FAT 验收当天连续计算账龄,没得定论**
那笔者是如何处理的:以会计准则14号+22号为支撑,透彻把握审计准则1221号
与1251号,不扰客户,简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