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存货有亿点点难,毕竟虚增存货=降低成本
倒不是因为诸如:了解、分析、处理进销存、计价测试、监盘、跌价测试、截止测试、细节测试这些规定动作一大堆
不全是因为其得细化为原材料、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合同履约成本云云
插一嘴合同履约成本与存货的关系
对于一般性的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存货。履行合同所发生的成本,实际上适用的是存货准则
合同履约成本,更多的适用于建筑施工和服务型企业,可以理解为取代了原建造合同准则使用的科目与原服务类公司使用的劳务成本等科目
切回来,难度有N,一是进销存混乱抑或没得进销存;二是成本核算有问题(是错的);三是跌价;四是账是账,实是实(在申报期之外,卡准一个时点,直接以盘盈盘亏的方式怼平,成本结转必然是有大问题的,让问题埋在垃圾时间是最简单的玩法)。。。
先说规定动作,了解啥
了解存货的一生,整个过程的“物”是怎么流转的,涉及哪些关键节点,涉及哪些原始单据(采购单、验收单、领料单、入库单、出库单等)
了解成本核算,如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展开细讲能唠几万字
了 解 产 品 , 了 解 产 品 的 工 艺 流 程 , 产 品 的 性 能 , 产 品 的 核 心 竞 争 力
听着很虚,然不懂产品与行业,接下来的分析一定是人云亦云,底稿里记录的全是企业的解释,而非自己的认知
分析啥,无非余额构成与周转率的年度数据对比、同行业公司对比
若是存货的周转天数越来越大,可能是存货出现积压,瞅瞅是哪种商品积压导致的,考虑减值准备;也可能是企业趁原材料价格便宜,大量采购,这是没毛病的
如何处理进销存,这货是开存货底稿的基础,最重要的数据来源
进销存需要囊括:存货的名称和唯一的编码,及其期初、本期入库、本期出库、期末结存的数量和金额
这货有的话, 透视一下, 与科目余额表核对一致完事; 这货没有的话, 当场跑路。。。
如账龄一样,强套先进先出的逻辑,可以秒划一波库龄,常规划为一年以内+一年以上即可(诶,我这存货保质期总共才一年甚至不到)
计价测试,和折旧测算并无分别
先检查企业的计价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在前后期保持一致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最为简单,直接在进销存之上拉公式,无需单独开底稿
( 期初金额+本期增加金额)/( 期初数量+本期增加数量)* 本期出库数量=本期出库金额,理就是这么个理,如 1+1=2 一般自然,四柱清册
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大差不差,然移动加权平均法只要收货就要计算一次,对于收发存很频繁的企业来说,工作量几何指数增长
不妨读读 CPA研习社的《如何从存货计价测试发现舞弊端倪》
先进先出法或者个别计价法,要咋搞,抱歉,得一个个搞,一般而言存货计价测试要达到存货余额及存货发出额的 70%+
监盘和函证一般平平无奇,却无比重要,一旦出事,必有污点可寻,加之这类重任一般都甩给实习生,临时工。。。
进销存换个表头,摇身一变就是存货盘点表(进销存里的存)
盘什么不是盘,原理上和现金盘点、长期资产盘点并无区别,一样抽样,一样双向,一样倒轧,一样拍照留念,一样签字盖章
原理一致,难度天差地别,垂直 50 米的油罐,地下 30 米的窖井,得下九洋捉鳖
(獐子岛的扇贝),得上九天揽月(马斯克的星链)
猪圈里狂放,牧场上流浪,商超中通宵,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繁重的任务在职场流浪
截止测试分为入库截止测试和出库截止测试,从账到单据抑或从单据到账,本质上是个抽凭的体力活,相较细节测试,无非是将选取样本的时间定死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后
来点重头戏,存货跌价测试,说一种实务中能凑合着出报告的搞法
如果企业已经在账上计提了跌价准备,获取其跌价准备明细表,看看这些跌价准备是由哪些产品的跌价构成的。。。
不管企业计提与否,对企业所有重要存货进行跌价测试,(企业已经计提的跌价准备可以作为参考,,,将皮球踢回企业,停留于表面的复核把关也是一种搞法),以自己的测试结果为准进行调整
准则说: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成本就是企业账里的数, 可变现净值如何来,人人都知道这个公式: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估计税费-加工成本(直接销售时不用减加工成本)
售价如何取数:1 有合同的用合同价;2 没有签订合同的就用期后销售的最近一批产品的价格;3 如果期后没有出售,就用本期最近一次销售价格;4 本期也没有出库的,就用同类型产品的售价
销售费用如何取数:参考历史上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估算税费如何取数:参考历史上税金及附加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估算 精准么,不准,准的话,就不会有会计估计这一说了
规定动作这玩意想必每个底稿模板都自带,哪怕你没入行,随便下个公告,如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对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问询函》回复之核查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