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如果怀疑企业财务造假,应最先核查哪个/哪几个会计科目(猫大叔的财会窝)

要查财务造假,先要把造假的目的搞清楚,否则就是瞎查,事倍功半。

一、为了逃税而造假#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有为了避税而做假账的冲动,有的为此做了两套账。 既然是为了避税,要动的地方当然是收入和利润,收入造假避间接税(增值税),利润造假避直接税(所得税)。

方法有很多,简单粗暴最常用的,收入方面就是能不开票尽量不开票,收了现金进外账(没有线索这个其实不好查)。

还有一个办法是推迟开票,推迟开票不仅可以少交增值税,还能少确认利润少交所得税,大多数企业或多或少都用这种方法,要查也简单,你看报表上的存货是不是一直在增加,如果再盘点就会发现这些货大部分都不在家,所以发出去的商品,又长期(半年或一年以上)不结转不退货的,都可能有问题。

利润造假和收入造假其实是一条线上的事,收入造假的结果往往是利润造假,当然也有企业不想做低收入,只想做低利润,因为客户要求开票,增值税税率低又可以转移,所得税税率高不能转移。

这时最好的办法是成本费用造假,简单的说就是靠买票或收返利把成本做高(返利入老板私人账户)。

二、为了粉饰业绩而造假#

常见于国企和拟上市公司,国企是为了应付上面的绩效考核,拟上市公司因为财务指标达不到上市条件。

比如某公司想上市,但收入和利润都不达标怎么办?

最常见的是大股东找一家关联公司(其实就是大股东自己的公司,但转几次手,找个路人当法人,表面上看不出来)大量买这家公司的货,从表面上看商品都卖出去了,利润也实现了,实际上都在关联公司那里堆着呢。

如果能上成市一切都好说(大股东会挪用上市公司资源来填空),上不成大股东就完了,在中国,有时候上市就是一场豪赌!

国企粉饰业绩套路都差不多,区别在于国企现金流回款的比较少(又不是自己的生意,没有贴钱的道理),有企业会改变销售政策,本来是现货现款,现在是先发货后付款,半年回一次,这就是相当于把钱无偿借给客户用,销售当然会上 升,但风险更大,如果钱收不回来就可能产生巨额损失。

如果一家国企的经营性现金流和利润严重倒挂,通常都是有问题的。

三、其他#

还有一些比较不引人注意但问题高发的,比如递延收益科目,这个科目主要是放到的财政补贴款,因为项目没有完全不能确认收益,有财务会利用政策提前或推迟确认收益,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而且按税法,收到钱就要交税和会计确认利润没有直接关系(不符合免征条件),很多企业有意无意的没有申报这部分应纳税所得。

宣传服务费或管理费收入(一般记在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也是造假高发区。假设老板有两家公司,一家是高新技术企业或亏损企业,一家是盈利企业。

因为高新技术或亏损公司有所得税优惠,盈利企业没有,就要想办法做利润转移。

比如让亏损企业给盈利企业开票,名目是宣传推广、管理服务之类虚的东西,这样利润一拉平就能省下不少钱。

说到这里估计大伙也看出来了,财务造假不外乎那几个科目,收入成本,应收应付加存货,其实要核查的方向不是会计科目,而是业务实质。

很多业务员不用查账,只看合同就知道有没有假,这就是内行和外行的区别。对审计人来说,做背景调查比单纯看账更重要!